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招商引资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赵城这四个村的村民摊上好事了,纷纷做起了“地主”……

    信息发布者:王建华
    2017-04-02 12:20:46   转载


    微信图片_20170402115044.jpg

        花开富贵,众芳惟牡丹。谈古论今,往往有牡丹的地方,总给人以祥和与富贵的景象。事实上,在洪洞县赵城镇的南沟、东沟、南义店、石滩四个村子,农民确实因“牡丹园”建设而变得富裕。

    “园”来了旱地变“宝地”

        2015年9月,村民们似中了彩票一般,因为洪洞县汾河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入驻,让四个村6000户村民的旱地瞬间变为“宝地”。农民将持有的土地出租,同时还可以优先享有打工权,不出远门就能挣工资,他们心里乐开了花。

        究竟是啥企业,农民可以在自家门口挣钱?这还要从公司的产业结构说起。洪洞县汾河牡丹产业开发有限公司项目建设地址在南沟、东沟、南义店、石滩四个村,占地6000亩。项目内容为油用牡丹产业示范地、牡丹观赏园,水上乐园、大型牡丹主题公园等。

        目前,该项目已初步完成603亩观赏牡丹园栽植。行走在牡丹园里,七株百年古牡丹令人感到古朴、庄重;进口观赏牡丹30342株,其他九大色系的观赏牡丹约70976株,精选国内最具鲜花价值的观赏芍药约26080株,两年生药用芍药18500株。万株牡丹争相绽放不再是洛阳独大,在平阳大地也可观赏。

        园区还栽植搭配观赏树种14种6000余株,独具匠心的观赏小路让观赏者曲径通幽,博览牡丹美景。牡丹园项目成功落地将于4月27日盛大开园,当地的老百姓将得到更多实惠。

    微信图片_20170402115143.jpg

    “园”来前村民“梦难圆”

        初春时节,农民已开始农忙。放眼望去,尽收眼底的是农民在田间地头辛勤耕作的身影。再细细观察,他们对待每株牡丹犹如照顾孩儿一般温柔与细心。而这认真且精心的劳作,源于村民们曾经的生活。

        两年前,南沟、东沟、南义店、石滩四个村子,人们的就业、生活大致是这样的:50岁以下的村民,每逢年后,基本上都会奔赴全国各地打工,一去就是一年;而50岁以上的六成村民留守家园,种玉米、小麦等粮食作物,一年到头收入惨淡;剩余四成50岁以上的村民,多数选择外出打零工谋生计,但有时也难遂人愿,村民若遇到“老赖”,辛苦一年的工资还拿不到手。

        因此,这四个村子里,50岁以上的村民,想在村里的“风水宝地”上种出“金娃娃”,俨然成了“梦想”;想在城市里寻找一份不限年龄且能按时发薪水的活儿,基本就是奢望。

        如今,每逢农忙时,四个村子基本呈万人空巷状态,凡是具有劳动能力的村民,都会争先聚集在牡丹园劳作,人数最多时能达到600余人,而他们的年龄九成是50岁以上的农民。

    微信图片_20170402115203.jpg

    “园”在建百姓“梦在圆”

        现在 ,企业来了,村民将自家的土地以每亩500元的价格出租,还能在牡丹园除草、施肥、浇水,再获得每天百元左右的薪金。这样的好事,以前做梦都不敢想。

        68岁的申天恩是南义店的村民,这个年龄在外很难找到工作。两年前,申天恩一家人就靠20亩地种麦子、玉米维持生计。风调雨顺时,每亩地的纯收益也就200元左右。

       若遇到天旱,粮食产量会大减,最终的收益还不够种子钱。

       现在申天恩一家过得非常滋润,20亩地租给牡丹园能收益一万元租金,他和老伴还有小儿子都在牡丹园里打工,浇地、除草等农活儿对于他们一家人来说是轻而易举。一年下来,三个人在牡丹园的工资就有六万多元。

       “我们把土地租给牡丹园,在自家的土地上劳作还能领工资。啥是幸福?这就是最大的幸福。”申天恩的脸上满是笑容。

        南义村56岁的杨国明,更能感受到在家乡打工的好处。他曾在一家煤矿修铁路,前年因为年龄偏大被用人单位辞退,之后一直在寻找合适的工作,可这个年龄,外出打工没有企业会优先考虑,数次都吃了“闭门羹”。

        牡丹园项目开始实施后,杨国明和其他村民一样,在牡丹园里打工,都干得非常起劲。他说:在家门口打工,工资挣得不少,而且老板从来不拖欠工资,我有什么理由不用心工作呢?”南义村党支部书记张林吉介绍,牡丹园建设之初,很多村民心里都嘀咕,若是遇到“投机倒把”的企业咋办?不仅损毁了农田,还耽误了当年种庄稼,以至于603亩观赏牡丹园的连片计划一直难以实现。

        为此,张林吉从自身做起,将自家的水浇地与村民的旱地同亩互换。就这样,旱地与水浇地的置换成了四个村的范例,其他村纷纷效仿。

        张林吉告诉记者:谁也不是傻子,水浇地换旱地,明明就是吃亏的做法。如果谁也不想吃亏,那项目又如何开展?有企业带领大家致富是农民的福气啊,我是党员,所以必须作出牺牲,我更希望看到大家富起来的样子。”牡丹花富贵,如今四个村6000户村民也跟着富裕起来。

        待到春暖花开时,花朵映着阳光,阳光照着花朵,农民的身影和含苞待放的牡丹交织在一起,一幅壮美中国风景画铺卷开来。这片热土,吸引着各方人士,承载着创业者对新农村建设的希望。

    采访手记

      土地流转租金、务工工资,让村民有了致富信心。村民不出家门就有收益,曾经的梦想变为了现实。企业参与新农村建设,助力脱贫攻坚,不仅改变四个村子的村容村貌,更引领村民走上了致富的路子,实现了农民、地方政府和企业三方合作共赢。

        这是一次脱贫攻坚的有益尝试,更将成为村民致富的新路子。

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